外汇天眼外汇天眼

非法外汇投诉曝光平台

钦差大臣股票,美的股票

内容导航:

  • 如果辛/亥/革/命时袁/世/凯镇/压革/命,那以袁世凯当时的军/事/实/力一定会镇/压成功那为何后来...
  • 香港的历史资料
  • 票号业是什么?票号业为什么能够在山西兴起以及发展呢?
  • 搜集香港的历史资料。
  • 医药股有哪些?
  • 鲁抗医药已经有几个涨停板了
  • Q1:如果辛/亥/革/命时袁/世/凯镇/压革/命,那以袁世凯当时的军/事/实/力一定会镇/压成功那为何后来...

    袁世凯(1859.9.16—1916.6.6),字慰亭,亦作慰廷,尉亭,号容庵。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。曾祖父袁耀东是庠生,生子四人,袁树三是廪贡生,曾署陈留县训导兼教谕;袁甲三是进士,官至钦差大臣漕运总督;袁凤三是庠生,曾任禹县教谕;袁重三是生员。袁树三有子二人,长子袁保中是附贡生;次子袁保庆是举人,官至盐法道。
    袁保中捐纳同知,未出仕,在家经营田产。生有两女六子,袁世凯为其第四子。当捻军王庭桢部占领项城城东新兴集、尚店等地,扬言将攻打县城时,袁保中组织团练对抗,在城东北40里险要处另筑袁寨,举家迁入。
    袁保庆于同治五年(1866年)从家赴山东济南候补知府时,因年老无子,便过继袁世凯为嗣。年方七岁的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。七年(1868年)冬,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,袁世凯随往,侨寓扬州,复移南京。袁保庆在江苏受委办理督标营务处,后又任江南盐巡道,与驻守浦口的淮军将领吴长庆过往甚密。由于咸丰年间,太平军围困吴长庆之父吴廷香于庐江,吴廷香派吴长庆向袁甲三求救,袁保庆主张救援,袁保恒则认为兵分则弱,力主不救。为此拖延日久,庐江被太平军攻陷,吴廷香被杀,从此,吴长庆与袁保恒绝交,而于袁保庆订“兄弟之好”。十二年(1873年),袁保庆因霍乱死于南京,吴长庆渡江视敛,抚棺痛哭,与刘铭传一起帮助料理后事。见到袁世凯时,均器重之。
    袁世凯扶柩回项城后,对他的教育责任转到袁保恒、袁保龄身上。这两个在京做官的叔叔对他的影响,较之生父和嗣父都更大。十三年(1874年)春,袁保恒已官至户部左侍郎,回籍探亲,把袁世凯带到北京,聘请名师教导。在内阁中书任上的袁保龄认为袁世凯天资不高,浮动异常,对他的督导尤为严厉。
    光绪二年(1876年)秋,袁世凯回河南参加乡试,不第。年底,和沈丘于姓女子结婚,时年17岁。翌年初春,又回到北京。袁保恒刚刚调任刑部侍郎,工作繁忙,袁世凯一边读书,一边帮他办事,学得不少官场本领。两位堂叔夸奖他“办事机敏”,是“中上美材”。时华北大旱成灾,袁保恒奉命到开封帮办赈务,带袁世凯同行,遇有密要事案,均派他查办、参佐一切。四年(1878年),袁保恒感染时疫去世,袁世凯返回项城,移住陈州。大约就在此时,袁家分析家产,袁世凯于袁保庆名下,得到一份丰厚产业,自为一家之主,自此更加放荡不羁,经常追欢逐乐。还组织“丽泽山房”、“勿欺山房”两个文社,自为盟主。此时,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于袁世凯结交,拜为金兰,从此成为袁世凯毕生重要的谋士。五年(1879年),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,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,因他集款独巨,张就以袁保恒生前的捐款,移奖袁世凯一个“中书科中书”的虚衔。同年秋,袁世凯再次参加乡试,落第。
    袁世凯屡试不中,又以事积忤族里,众欲苦之,家乡不能再住,乃率旧部数十人,于七年(1881年)四月,前往山东投奔嗣父袁保庆的密友吴长庆。吴长庆将他留在营中读书,袁世凯谦抑自下,时作激昂慷慨之谈,很快取得吴长庆等人的好感,不久被提拔为庆军营务处帮办,踏上了仕途。
    光绪八年(1882年)六月,朝鲜发生兵变。驻日公使电告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,日本欲派兵侵台。朝鲜官员金允植也呼吁中国派兵干涉。张树声遂奏派丁汝昌、吴长庆率海陆军赴朝,以阻止日本借机生事。
    吴长庆仓促出发,军务繁杂,一切筹划都依赖张謇及其助手袁世凯。袁世凯当时的职务是“前敌营务处”,负责军需供应、堪定行军路线等。船抵朝鲜马山浦,一营官说多数士兵晕船,请稍缓登陆,吴长庆立即将此人撤职,命袁世凯代理,袁马上部署,两小时内完成了登陆行动,吴当众大加夸奖。登陆后,吴长庆、丁汝昌接受金允植的建议,诱捕朝鲜大院君李昰应,押解往天津,恢复国王的统治。并派袁世凯率兵镇压起义群众,杀数十人。朝鲜国王设宴款待,袁世凯备受礼遇,甚至为其设立生祠。清政府也对平定“壬午兵变”有功人员进行奖赏,袁世凯以同知发分省补用,赏戴花翎。
    九月,朝鲜国王派使者向清政府致谢,并要求清政府派出教习,帮助朝鲜训练新式军队。李鸿章命吴长庆筹划。吴长庆派袁世凯、朱先民、何增珠等办理编练朝鲜新军。选1000人,分左右营,按淮军操法训练,武器准备由中国供给。朝鲜国王检阅后,极为满意,称赞袁世凯训练有方。决定在江华沁军营中再选500名编为“镇抚营”,仍由袁世凯训练。
    朝鲜内部分为开化、保守两派。保守派以闵氏为首,亲近中国,得到吴长庆、袁世凯的支持。开化派以金玉均为首,亲日,企图依靠日本推翻保守派的统治。中法战争爆发后,李鸿章于光绪十年(1884年)三月,命令吴长庆率三营庆军回驻金州,留三营驻汉城,由记名提督吴兆有、张光前统带,奏举袁世凯总理营务处,会办朝鲜防务,袁世凯一跃成为驻朝淮军的重要人物。金玉均等认为中法战争爆发,中国自顾不暇,便寻机刺杀保守派首领,日本公使率日军100余人支持开化派,冲入朝鲜王宫,捕杀保守派。袁世凯会同吴兆有要求李鸿章派军舰赴朝,准备举兵,保守派首领金允植等请求清军援助,袁世凯自行决定派兵入宫,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,攻入日军占领的朝鲜王宫,日军自焚使馆,狼狈逃走。保守派重新掌权。
    事变后,袁世凯亲率淮军一营驻守王宫,以“监国大臣”自居。他给李鸿章写了一篇长达数千言的报告,认为“莫如趁此民心尚知感服中朝,即派大员,设立监国,统率重兵,内治外交,均为代理,则此机不可失也”。国内即有人指责袁世凯擅启边衅,遂电告袁世凯勿遽与日本开衅,一并派吴大澄、续昌前往查办,吴大澄等抵朝鲜后,即命袁世凯撤队回营,听候查办。
    袁世凯在吴长庆离开朝鲜之前,已对其小觑之,径自通过其堂叔袁保龄攀援李鸿章。吴长庆离开朝鲜后,袁世凯更加妄自尊大,“一切更改,露才扬己“,令吴长庆非常难堪。吴兆有、张光前等更不在袁世凯眼中,极力加以排挤,企图将庆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。此次举兵,几乎有袁世凯一人主动,现在惹来查办,自然所有责任都需袁世凯来负,而袁世凯养官妓、贩卖鸦片、挪用军饷等劣迹,也都一并被暴露出来。李鸿章责令袁世凯如数认赔。并于光绪十年(1885年)十二月十六日解职,离开朝鲜回国。然后,回到陈州老家“隐居”。
    次年正月,日本派伊藤博文来天津,和李鸿章谈判中日冲突问题,双方达成协议,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军。至于日方提出的惩办袁世凯的要求,李鸿章最后采用折中办法,以私人行文戒饬袁世凯了事。袁保龄致信袁世凯,说伊藤博文极力要动摇你,赖李鸿章相国持正,颇费口舌,自是可感。又写信给李鸿章的幕僚晴笙,说袁世凯受到李鸿章的大力庇护,使他刻骨铭心。
    中、日从朝鲜撤军后,沙俄乘机插足,与闵氏集团勾结,企图变朝鲜为其“保护国”。李鸿章决定送李昰应回国,制约闵氏集团,启用“足智多谋”的袁世凯,替代“忠厚有余,才智不足”的陈树棠为驻朝商务委员,叔父袁保龄仍然充当袁世凯与李鸿章之间的桥梁。李认为袁是“后起之秀”,袁世凯一到天津,李鸿章就接见他,说:“如今演戏,台已成,客已请,专待汝登场矣”。袁世凯要求带兵前往,李笑着说:“韩人闻袁大将军至,欢声雷动,谁敢抗拒,……汝带水师小队数十登岸作导引足矣。”袁保龄不愿袁世凯再去朝鲜冒险,希望他加入新建的北洋水师,袁世凯没有接受劝告。他护送李昰应回到汉城,谒见朝鲜国王,面陈一切。闵氏集团颇为困惑和愤懑,禁止文武官员与李昰应来往。袁世凯多方调解无效,授李昰应密计三条后回到天津。李鸿章对袁世凯的行动极为欣赏,上奏为袁请功。十一年(1885年)九月二十日,清政府正式任命袁世凯为“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”的全权代表,并以知府分发,尽先即补,俟补缺后以道台升用,加三品衔。
    李鸿章的提携使袁世凯感激涕零,上书说:“卑府才力驽下,深惧弗克胜任,惟有仰赖声威,敬谨从事,以期不负委任至意”。袁保龄也感到“擢太骤,任太隆”,上书李鸿章表示“两世受恩,一门戴德”。同时告诫袁世凯,今后对于清廷和李鸿章的意旨都要用心揣度,“但有几件事办顺手,则令闻日彰,声望渐起矣”,“临事要忠诚,勿用权术,接物要谦和,勿露高兴,庶几可寡尤悔”。十月初七,袁世凯赴朝鲜上任,在汉城建立公署。其随员有唐绍仪、刘永庆等20余人。
    李鸿章赋予袁世凯巩固“宗藩关系”的权利,并要求朝鲜国王,有关内政外交事宜,都应随时与袁世凯商量。袁世凯使朝后,俨然以太上皇自居,拒绝与各国公使同席会议,遇事直入王宫,骄横专断,盛气凌人。朝鲜国王多次要求清政府撤换袁世凯,另选一“公正明识者”。在李鸿章的保护下,袁世凯地位不但没有贬低,反而升为海关道存记简放。
    袁世凯对于世界大势、国际关系全无认识,没有估计到朝鲜局势的迅速恶化,也大大低估了列强的野心。朝鲜东学党起义,袁世凯极力向李鸿章建议,要求派兵代戡。而此时,日本也极希望中国出兵,以便制造战争接口,于是极力怂恿袁世凯。在袁世凯一力保证“日本必无他意”后,清政府最终决定出兵,而日本也立即出兵。
    袁世凯觉察情况不妙,请西方驻朝公使调停,提出中日同时撤兵方案。但日本非但不撤兵,更进而提出将朝鲜变为其保护国的条件,进一步增派重兵。袁世凯立即连发3封电报,哀求李鸿章调其回国,李鸿章命令其“要坚贞,勿怯懦”。六月十三日,袁世凯称病,再次要求回国,获准。六月十九日,袁世凯回到天津,惊惶异常,要求李鸿章把朝鲜丢给日本占领。李鸿章令袁世凯赶赴平壤,协助周馥,联络各军,筹办饷械。袁世凯要求调任他职,李鸿章严令“即回本任”。袁世凯托堂弟袁世勋寻找翁同龢、李鸿藻设法,李鸿藻奏请让袁世凯统一军赴前敌。袁世凯无法,只得遵命。后随着部队接连败退。
    马关条约签订后,舆论谴责李鸿章,而作为诱发战争的罪魁祸首,为躲避责任,袁世凯眼看李鸿章将要失势,即不时与翁同龢、李鸿藻联络,提供不利于李鸿章的证据,并亲自撰文,弹劾李鸿章。因此得到顽固派的赏识,被任命训练新军。
    二十一年(1895年)十月二十二日,清政府命令袁世凯接管“定武军”十营,作为改练新军的基础,驻扎天津附近的小站。袁又添募2000余人,依照德国军队的编制,编成“新建陆军”,聘请德国军官进行训练。二十三年(1897年),因练兵有功,升为直隶按察使,仍专管练兵事宜。
    二十一年(1895年)闰五月,袁世凯把康有为的“万言书”递交到督办军务处,并参加强学会。二十四年(1898年)七月,变法运动达到高潮,袁世凯派徐世昌到北京与维新派联系。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“抚袁以备不测”的主张,召见握有重兵的袁世凯,特赏候补侍郎,专办练兵事务。八月初三日晨,康有为、谭嗣同等接到光绪帝求救和催促康有为离京的密诏,当晚,谭嗣同密访袁世凯余法华寺,要求他杀荣禄,除旧党,助行新政。袁当面一口答应,并慷慨激昂地说“诛荣禄如杀一狗耳”。事后,经过反复权衡,认为维新派实力有限,难成大事,遂立即返回天津,向荣禄告密。慈禧囚禁光绪帝,捕杀谭嗣同等“六君子”,戊戌变法失败。袁世凯因此取得荣禄等的信任,从此进一步飞黄腾达。袁世凯的新建陆军随即改名为武卫右军,成为荣禄掌握的“武卫军”之一。不久,升工部侍郎,仍专管练兵。二十六年(1900年)二月十四日,升授山东巡抚,率领武卫右军赴任。时正值山东义和团运动高涨,袁世凯颁布《严拿拳匪暂行章程》,镇压义和团运动。
    八国联军侵华后,清政府命令袁世凯率军拱卫京师,袁只派少数兵力到山东、河北交界处虚于应付。派人与各国驻烟台领事洽谈,按照东南互保例达成协议,表示“中立”。一面,向逃亡中的慈禧进贡饷银、绸缎,两面讨好。
 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,使荣禄的4支武卫军全部崩溃,只剩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完整保存下来。且在镇压义和团过程中,袁世凯又借机扩充“武卫右军先锋队”二十营,所部已约2万人,成为北方最大的武装力量。
    二十七年(1901年),李鸿章逝世。被李鸿章大骂为小人的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,兼充北洋大臣(翌年改为实授),在内、外政策方面,完全继承李鸿章的衣钵,并将淮系集团全部吸收过来,政治、军事势利迅速膨胀。清政府筹办新政,成立“督办政务处”,让袁世凯兼任参予政务大臣、练兵大臣。他在保定创设北洋军政司(后改为北洋督练公所),自兼督办。下辖兵备、参谋、教练三处,以刘永庆、段祺瑞、冯国璋分任总办,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,即北洋军。同时,奏派赵秉钧创办天津及直隶各州县巡警,将京畿警权掌握在手。此后,又兼任督办商务大臣、电政大臣、铁路大臣。二十九年(1903年)十一月,他建议清政府设立练兵处,编练新军,请庆亲王为总理练兵大臣,自己为会办大臣。编成北洋军6镇,共6万余人。除第1镇是铁良统率的旗丁外,其余皆是袁世凯的亲信,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基本形成。当时,“朝有六政,每由军机处向诸北洋”,才能作出决定。
    袁世凯权高震主,三十三年(1907年),清政府调他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,削去了兵权。三十四年(1908年),光绪帝与慈禧先后死去,宣统皇帝继位,摄政王载沣监国,1909年1月2日以袁世凯有足疾为名,勒令其回河南彰德养病。
    宣统三年(1911年),武昌起义爆发。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,然后又任内阁总理。袁世凯借机迫使清帝退位,南京参议院也只得选袁世凯为大总统。后,袁下令解散国会,废除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,接受日本提出的《二十一条》,实行帝制,改元鸿宪。
    蔡锷等在云南发起讨袁的护国战争,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等省纷纷响应。民国五年(1916年)二月十九日,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,仍称大总统。五月初六,袁世凯因肾结石转为尿毒症,在举国上下一片责骂声中,忧病而死。终年57岁。
    袁世凯有妻妾10人,生子女32人。17子中以长子袁克定为官,次子袁克文能文,六子袁克恒办实业,为人所熟知。袁克定为发妻于氏所生,通英、法、德、日文字,娶妻为湖南巡抚吴大澄之女,捐候选道,历任农工商部右参议、右丞、邮传部承参、开滦矿务督办、董事长,1955年死于北京,终年77岁。袁克文为第三妾朝鲜人金氏生于汉城,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,任清史馆纂修、中国文艺协会主席,编《心声》半月刊,民国二十年(1931年)死于天津,终年42岁,著有《寒云诗集》、《袁寒云说集》等,袁克文有4子3女,其第3子袁家骝与夫人吴健雄均为著名物理学家。袁克恒任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,在诸子中最富,品德最坏。
    袁世凯病重时,曾召见王锡彤,案头置一单,所有存钱、股票等共约200万元,指给王锡彤说:“余之家产尽在于斯”。张伯驹说其父张镇芳在袁世凯死后,为袁家分家产,其子女每人分到现款两三万元,股票两三万元。项城原籍田产2000余亩,均为袁世凯六弟袁世彤所有。此外,在彰德、汲县、辉县还有田产400顷左右。

    Q2:香港的历史资料

    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
    1. 香港回归是世界触目的盛事,可以使中国国土恢复完整。因为香港是自由、开放、民主的地方,希望由此能令中国逐渐开放及更民主、自由。
    ‧ ‧ “董建华”先生
    2. 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殖民地时代后,香港终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归中国,重新回到袓国的怀抱。而凭藉著香港人坚毅的意志,不屈不挠的干劲和灵活的头脑,使香港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城市、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。香港回归后,将致力落实基本法中港人治港的承诺,继续建设香港的未来。
    ‧ ‧ “冰心”女士
    3. 《水调歌头》: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,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,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存,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    ‧ ‧ “苏东坡”先生
    4. 回归了。
    我们终於呼吸到… 更愉快、归属的气味,
    重投袓国怀裏,
    香港回归了:
    就像儿子回到母亲身边一样的令人感动。 ‧ ‧ “李柱铭”先生
    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
    从1849年中国丧失在澳门的实际主权,到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,
    历史走过了整整150年。澳门的回归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
    首先,澳门回归祖国在亚洲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从1553年葡萄牙入居澳
    门,到葡人获得统治权,再到现在已近500年。如今中国恢复行使主权,洗雪了中华民
    族耻辱的一页,不仅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的结束,而且最终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统
    治的历史。为了使澳门早日回到祖国怀抱,中国历届政府曾作出过各种努力。但只有在今
    天,中国一发出收回的声音,葡萄牙政府即顺应了潮流,这足以说明现在中国的强大。而
    且中国在解决澳门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上,又表现出了体谅和现实态度,将在本世纪内收
    回澳门的具体时间,放到了本世纪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月,充分反映出一种宽宏的气度。
    其次,澳门回归祖国奠定了中葡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基础。中葡联合声明妥善地解决了
    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,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,为葡萄牙同亚洲国家,特别
    是同中国的关系开辟了前景。中葡联合声明既重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,也尊重葡方的利
    益,是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典范,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历史性文献。中葡两国的友好合作是澳
    门顺利回归的保证,而将来澳门回归后,两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澳门也将成
    为中葡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。
    另外,澳门回归祖国证明了“一国两制”方针的正确性。“一国两制”是邓小平理论
    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家统一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,是用辩证
   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,在客观地分析了台湾、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
    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。香港问题、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,充分显示了按照“一个国家、两
    种制度”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所以,“一国两制”方针将能推
    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,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。

    Q3:票号业是什么?票号业为什么能够在山西兴起以及发展呢?

    票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融机构,主要从事金银的汇兑业务。在这其中,尤以清朝末年的“山西票号”名气最大,不仅覆盖面积广泛,而且业务种类齐全,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银行的许多职能。

    不过,票号既不是发端于山西,更不是出现于清朝,早在唐朝时就有了票号业的雏形,称作“飞钱”。宋朝时,更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不过,真正作为一种主要的专营汇兑的完备信用机构,的确是形成于清朝的中后期,形成于山西。

    山西的票号业,主要以晋中的“祁太平”三县为核心,分别是祁县、太谷和平遥。尽管存在异议,但通常都认为,平遥商人雷履泰在道光三年时设立“日升昌票号”,标志着票号业的正式形成。

    不过,直到祁县商人乔致庸时期,他通过设立大德通票号,才初步实现了“汇通天下”的伟业,将票号业务推向了高潮。关于这点,电视剧《乔家大院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演绎和生动的刻画。

    文史不假作为山西祁县人,老家牛家堡村距离乔家大院的所在地乔家堡村,也不足五公里的距离。今天,抱着比往昔文章中更多的一些乡情,分析票号业务在中国的逐步兴起和衰亡。

    一、如何兴起

   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对于货币金融萌生了新的要求,尤其是从明中期以后,在国外白银大幅度流入的刺激下,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。

    在满人入关建立清朝后,特别是到了康熙、雍正和乾隆时期,也就是“康雍乾盛世”时,国内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都相对的安定,商品货币经济自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。据刘献廷编撰的《广阳杂记》记载:

    天下有四聚,北则京师,南则佛山,东则苏州,西则汉口。然东海之滨,苏州而外,更有芜湖、扬州、江宁、杭州以分其势,西则惟汉口耳。

    可见,商品货币经济在当时不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而且,区域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,也表现得愈发明显,十分突出。

    为了加速商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范围,自然要求货币的周转更为迅速,逐渐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    受此影响,开始促使封建金融机构突破以往的业务范围,尝试向信贷领域逐步过渡和拓展,逐步形成了一种专营钱钞货币汇兑业务的机构,称为“票号”或“票庄”。

    到了道光初年,山西商人雷履泰敏锐地察觉到汇兑业务的广阔发展前景,大胆将普通的颜料庄“西裕成”改组成为专营汇兑的票号,起名“日升昌”。由此开始,山西乃至全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正式出现。

    雷履泰在创立“日升昌”之初,主要是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。不过,受阻于地域的限制,票号业在初期发展后,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发展瓶颈。

    由于山西商人货通天下,商品涉及茶叶、药材、绸缎、瓷器等各类,之前一直沿用托镖起运金银的方式,已经显现出诸多的不便。而票号业在初形成时,覆盖范围十分有限,这就是它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。

    “日升昌”票号为了打破这种行业局限,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汉口、西安、济南、成都、开封、重庆、南昌、长沙、厦门、广州、苏州、扬州、南京、镇江、奉天等地,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分号。

    之后,票号不仅业务量越来越大,而且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,从以往单一的汇兑业务,逐步扩展到存、放、汇、贷和中间结算等多种业务。一句话,票号业在形成后,逐步发展和完善,最终开始全面兴起。

    二、逐渐发展

    要提票号业的发展,必然不能绕过一个人,他就是电视剧《乔家大院》的主人公乔致庸。虽然不是他爸创造了票号,但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,票号业才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初步实现了“汇通天下”的夙愿。

    乔致庸(1818年——1907年),字仲登,号晓池,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人。他是清朝末年时最著名的一位晋商,被人尊称为“亮财主”。

    乔致庸虽出身于乔家这样的商贾世家,但是自幼就父母双亡,由兄长乔致广将其抚育成人。从小开始读书习文,向所有商人后代一样,意欲走上一条仕途之路。可惜,在仅仅考取秀才后,兄长便因病故去。

    为了撑起这份家业,乔致庸只得弃文从商,改变了自己的初衷。关于这段历史,《乔家大院》演绎得基本属实,没有太过修改和胡编。

    乔致庸执掌祖业后,本着“人弃我取,薄利广销,维护信誉,不弄虚伪”的原则,一步步将乔家的生意做大做强,成为了山西当地最著名的商户之家。

    乔家壮大后,为了进一步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,乔致庸将大德兴改名为大德通,将原先主营的茶叶、药材和皮货等业务,转向了票号业。从此,乔家票号逐步扩散到了全国各地的主要商埠和码头,成为全中国最大的一个票号。

    在电视剧《乔家大院》中,乔致庸经商选择尽量避免和官府打交道。可真实历史却并非如此,乔家的崛起和清廷大有关联。

    1875年,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平定新疆,履行自己的塞防主张。但是,清廷的国库中却拨不出银两充作军饷。除了向国外借款外,左宗棠还要求民间积极募捐战款。对此,许多的富户都消极回避,惟有乔家在大局面前慷慨相助。

    在西北的战事平定以后,左宗棠奉旨回京,途径山西时专程拜访了乔致庸,并且为乔家题写对联一副:

    损人欲以复天理,蓄道德而能文章。

    1900年,伴随着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,慈禧太后仓皇逃往陕西西安避祸,途径山西省祁县时,已经是完全的狼狈不堪。伴驾西逃的内阁学士桂春,屈尊向山西商人写信:

    銮舆定于初八日启程,路至祁县,特此奉闻,拟到时趋叩不尽。

    乔家立即将大德通票号隆重装典,作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临时行宫。为了解除慈禧銮驾的窘境,还主动提供了十万两白银做路费以示孝敬。慈禧太后大为感动,为乔家亲题四个字:

    福种琅环。

    今天,这四个字就悬挂于乔家大院的正门。

    慈禧在庚子国难后返回京师,清政府立即将各省的公款汇兑业务,下放交与晋商票号办理。由此,山西票号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,据《山西票号史》记载:

    大德通票号在光绪十年时,每股分红是八百五十两;光绪十四年时,每股分红增长到三千两;而到了光绪三十四年时,每股分红增长到一万七千两。

    就山西票号这种增长的势头和规模,是其他任何的行业都难以企及的。

    三、主要利润

    在票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,仅乔氏一家的票号,一年的流动资金就达到了白银八百万两到一千万两之多。那么,在如此巨大的流动资金背后,究竟包含了多少利润。

    票号行业的利润,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:

    (一)汇费收入

    这是票号的最初主营业务和利润来源,也很容易理解,就是通过每一笔的汇款来收取相应的汇费。

    (二)利息收入

    在初期的汇兑业务扩展延伸后,票号开始经营存、放款的业务,赚取其中利息的差额,称为利息收入。

    (三)损耗余利

    由于中国疆域广阔,各地流通的白银,其成色和品质并不统一,而且差别甚大。为了建立统一的标准,通常以总号的存银为衡量依据,会以成色和比重不足为由,收取少量的损耗费用。

    (四)代捐收入

    面对不断的内忧外患,清廷早已财政枯竭。于是,一系列的苛捐杂税便接踵而至,比如海防捐、车马捐、煤炭捐、河捐、路捐等等。通常,清廷多会委托票号代捐,而每一笔的代捐,都有相应的手续费。

    (五)其他收入

    清后期时,政府大量向国外银行进行各种的借款,而通常情况下,国外银行不会运来沉甸甸的真金白银,只能通过票号作为双方的中间人。类似于这种服务所得,就是其他收入来源。

    对于一向谨慎保守的山西商人,经营票号的本金,通常都是祖上几代贩卖茶叶、布匹、粮食、药材等生意的积累所得,很少有负债经营的。而且,在具体的经营中,山西票号采取掌柜负责制,类似于今天的职业经理人制,其管理也比较科学和严谨。因此,票号业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。

    粗略统计,乔致庸除了拥有“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”乔家大院以外,还在全国各地拥有票号、店铺等不下200多处,总资产绝对在几千万两白银以上。

    四、票号业的衰亡

    山西票号的发展高峰期,得益于与清政府的大量资金往来,从巨额的国库公款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。据《山西票号史料》记载:

    辛亥革命前,山西票号年平均汇兑公款四百五十五万两白银。1906年的汇兑公款数,竟然达到了两千两百多万两。

    而且,与普通客户5‰——10‰的汇兑费用相比,政府承汇的汇费相当高,竟然达到了2%——5%。诚然,这其中与各级官员需要支付数额不等的行贿费用,但算下来的净收入,依然要明显强于普通的汇兑收入。

    不过,山西票号与清廷之间太过于密切的资金往来和过度的长期依赖,成为其日后衰亡的最大隐患。

    1905年,清政府设立自己的户部银行,仿效西方国家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。同时规定,各地应上缴户部的所有款项,一律交户部银行兑缴京师,不再通过民间票号。

    1908年,清政府设立了官办的交通银行,逐步抢占了原属票号的其他业务。这样,票号的业务范围被日益挤压。

    1910年,英国人麦边的诈骗行为,引发了“橡胶股票风潮”,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,中国的各类票号和钱庄均损失惨重,彻底转变为衰落期。

    如果说,山西的票号业在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时,尚能苦苦支撑的话。那么,辛亥革命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   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,清王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而长期依附于清政府的票号行业,自然遭到了灭顶之灾。据吴钩所著的《山西票号的信用》记载:

    辛亥革命前夕,全国尚有二十六家票号存世,之后逐年递减。到1934年时,只剩下三家山西票号“大德通”、“大德恒”和“三晋源”还在垂死挣扎。

    中原大战后,冯玉祥溃败逃亡,其军需粮草皆由乔家在包头的商号垫支。保守估计,乔家因此而损失的粮食在五百万石以上, 大洋在一百五十万块以上。

    侵华战争期间,日军攻入包头后强占了乔家所有的店铺。再经历了之后的解放战争,乔家的生意已经是奄奄一息,再无回天之力。这种结局,恰恰是晋商票号官商一体的必然。

    五、票号业的反思

    从票号业的兴起和消亡历程不难看出,尽管它存在过相当的时代进步性,但却并未真正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。尤其是,新式银行出现后,票号业对这一新兴事物太过排斥,仍然坚持自己长期一贯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模式。

    随着清政府设立了自己的官办银行,大幅度侵蚀了原来票号的业务。山西票号业中,曾出现过联合改组设立新式大银行的呼声,但很快遭到了票号中保守和顽固派的坚决阻挠。最终,票号业丧失了这一次最后自救的机会。

    辛亥革命爆发后,给本就举步维艰的票号行业以致命打击。由于票号的主要财源和重心皆在南方,而辛亥革命又率先爆发于南方,而且,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,工商业和手工业都相继破产和倒闭。加之,百姓对于战乱的恐慌,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挤兑风潮。

    那时,倘若山西票号在北方的大本营能有充足的白银储备,尚有可能应付挤兑。但事实却是,许多票号缺乏储备,因无力应兑而被迫倒闭,即便有幸存下来的,也都声誉严重受损。

    总得来说,辛亥革命还只是票号业衰亡的直接导火索,并不是根本原因。

   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,票号业灭亡的根本原因,还在于自身的固步自封,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缺乏准确的判断,对于新式的银行太过于仇视,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。

    六、票号业的传承

    票号业虽然已经消亡了将近七八十年,俨然就成为了历史的过往。但是,票号业对中国金融业,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和影响却是功不可没的,为近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,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。

    基本上,票号所创立的一系列业务、制度、手段甚至某些管理理念,依然存在于今天的现代金融业中。

    在大力提倡诚信经商的今天,山西票号的诚信精神更需要被大力弘扬。票号内部坚持认为:

    与人相对而争利,天下之至难也。

    山西票号摒弃了“商人只逐利”的片面思想,旗帜鲜明的树立了义利思想,认为义字当先才是商人应具备的诚信本质。

    还是以最具代表性的晋商乔家为例,在乔致庸过世后,乔家的票号已经处于日薄西山的境地。但是,乔致庸的后人依然延续着乔家祖训,坚持义在利前的思想。

    中原大战结束,阎、桂、冯被蒋军击败,山西境内出现了经济衰退。阎锡山之前发行的晋钞大幅度贬值,只得通过发行新币来缓解经济压力,同时变相转嫁责任给普通百姓。

    当时,已经深处困境的乔家票号,完全可以遵照政府的要求,废除旧币,收兑都用新币。甚至,还可以借此机会伺机实现翻身。但是,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和百姓的利益,大德通票号坚持继续收旧币,虽然造成了票号的巨亏,但却维护了诚信经商的招牌。

    “义在利前”的商业理念,是由山西票号所极力推崇并维护的准则。这个准则,同样适用于今天的金融业和其他的领域。

    Q4:搜集香港的历史资料。

    1841年1月26日:第一次鸦片战争后,英国强占香港岛,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,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,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。
    1842年8月29日: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《南京条约》,割让香港岛给英国。
    1860年10月24日:中英签订不平等的《北京条约》,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。
    1898年6月9日: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,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,租期99年(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)。
    1941年12月25日: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日军进犯香港,驻港英军无力抵抗,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。香港被日本占领,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“日治时期”。
    1945年9月15日: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,撤出香港。
    1984年12月19日: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,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“一国两制”。
    1997年7月1日: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。根据《基本法》,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、法律和社会制度,50年不变,实行“一国两制”,除防务和外交归的,反抗麻烦外,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。

    Q5:医药股有哪些?

    国内仿制药龙头股:恒瑞医药、华东医药、华海药业、普利制药、京新药业、信立泰。

    Q6:鲁抗医药已经有几个涨停板了

    鲁抗医药只有2个涨停。

    相关文章

    评论列表

    发表评论:

    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